导航

新 闻

新闻

从南京到兴化,中外作家以艺通心,共同开启文学的频道

2023年12月21日

煦暖的冬日里,位于泰州兴化儒学街的毕飞宇工作室,迎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。他们是参加2023南京国际文学家驻地计划的5位外国作家,应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(南京)和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邀请,暂别十朝都会南京,跨越长江来到水乡兴化。

“兴化是一座像威尼斯那样的‘水城’。”随行翻译赵思帆笑着解释。深化文学交流、促进文明互鉴,在南京、兴化停留的时日里,外国作家们且行且吟,尽情感受着文学之城的气场与呼吸。

从南京到兴化,中外作家以艺通心,共同开启文学的频道

一场小说沙龙上的思想碰撞

11月25日上午,毕飞宇工作室第41期小说沙龙举行,这是中国作协国际文学交流中心(南京)本年度的重要活动之一。

在文风炽盛的兴化,毕飞宇工作室·小说沙龙每年举办四期,旨在搭建基层作家、文学爱好者与文学大家及编辑的交流平台,培育更多的文学人口。这次中外交流选了一部长处和短板都很明显的《天台跑马》,以敞开更多的话题讨论。

在中式院落里,小城与世界共同开启文学的频道。一如毕飞宇期待的,整场沙龙的调性,是尖锐的,善意的。

《天台跑马》的作品标题建构起充满张力的小说性,这是一个有关残疾人的故事。在场的兴化本土作家们对这部实验作品不太欣赏,“缺乏生活细节的铺垫,本该详述的地方变成了概述”“过度的文艺腔导致作品与生活的分离”……

外国作家对这部作品的赞赏则构成一种碰撞。新西兰作协主席、儿童文学作家凯尔·缪本肯定了作者对第二人称叙事的勇敢尝试,这或许并不成功,但至少“他先尝试新的声音,然后再找到自己的声音”。

沙龙期间,毕飞宇与外国嘉宾及其他兴化作家充分讨论,不断提出富有见地的文学观点,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。

从南京到兴化,中外作家以艺通心,共同开启文学的频道

感受中国城市的气场与呼吸

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学,就不能只了解她的文学。越过文学,触摸那片孕育文学的土壤,真实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,或许能带给跨文化交流者们更多的怦然心动。

出于这一考虑,2023南京国际文学家驻地计划的主题定为“人文都市的时代叙事”。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中心主任袁爽介绍,相较于去年的“大江大河的文学书写”,今年,他们希望外国作家先了解南京这座城市,感受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日常,然后再来谈谈文学。

从南京到兴化,中外作家以艺通心,共同开启文学的频道

“对外国朋友而言,中国依然是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。”袁爽感叹。目前,绝大多数的世界文学之都都会开展驻地计划,这是国际文学交流中最普遍,也最有效、最令人感兴趣的项目。2019年,西班牙作家安东尼奥·穆尼尔·赫切米·格雷罗来参加南京驻地项目后,仅过去了半年,就再次回到中国赴北大教书,他对媒体说:“我认识中国,就是从南京的驻地计划开始的。”

从南京到兴化,中外作家以艺通心,共同开启文学的频道

从南京到兴化的汽车上,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。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作家、教授米奥德拉格·科亚迪诺维奇性格热络,他曾在中国6所大学任教,会说简单的中文。他把一支芦苇送给了同行的印尼女作家黛比·卢基托·戈亚尔迪,并告诉她这是在南京附近的一条河(长江)边采摘的。他们彼此间兴致勃勃地聊起在中国的见闻,包括乘坐高铁的经历,以及对常州恐龙园的喜爱。

海外作家在兴化city walk的第一站,变成了坐在郑板桥纪念馆听《板桥道情》。赵思帆告诉他们,《板桥道情》是一位中国古代著名文人创作的民歌,它讲述了一个大知识分子并不奢华的孤独生活。艺人在台上吟唱时,外国友人全都细细谛听凝视着。

从南京到兴化,中外作家以艺通心,共同开启文学的频道

在清末江淮名医赵海仙的故居,外国作家们兴冲冲地爬上一座木质阁楼,这感觉太棒了!他们激动地问:能让我们在这里住一晚上吗?

在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间衣帽店门口,米奥德拉格·科亚迪诺维奇一眼相中了一顶帽子,25元,暖和、价格公道,扫码付款后随即戴上。翻译姑娘笑他“秒变中国老大爷”。

一条条“心路”交错相通

11月25日晚,毕飞宇工作室继续组织5位外国作家和5位本地作家对谈,对谈主题围绕“文学的可能与自我深化”。冬夜微凉,台下仍然坐得满满当当。

从南京到兴化,中外作家以艺通心,共同开启文学的频道

凯尔·缪本形容自己是一只“喜鹊”(magpie),在英文中,magpie一词还有一层涵义:有收集零碎东西癖好的人。缪本说,她正是一只喜鹊,热衷于收集词汇、声音和各种闪亮的东西。

刘春龙在兴化的渔船上出生,成年后做过渔技员,当他拿起笔来,最想做的是以文化考古和田野调查的态度,挖掘和记录家乡的渔事。为此他翻阅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有关捕鱼的书,记录下100种捕鱼的方法。“你们知道吗?”刘春龙自豪地说,“捕鱼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。”

从小城“走”向世界,兴化作家易康的分享尤为真诚动人。从没离开过兴化的易康,一直通过广泛的阅读,在精神世界上走得很远。上世纪80年代,他在这座闭塞的小城里读到了狄更斯的《荒凉山庄》,立下了写作的宏愿,他坚信作家的使命,就是要书写世间的苦难。

泰州文联主席、作协主席庞余亮很满意这次的交流。在他看来,兴化作家有实力,但是同质化倾向比较明显,“要催化他们,领着他们往前走,就要打开更多的窗。这次,几位外国作家把我们的眼界开得太大了,他们能注意到我们未曾留意的东西,像英国作家尼克·霍德斯托克谈到的‘写作者的恐惧’,这是个很好的话题,因为呆在自己的‘舒适区’不会产生文学。”

从南京到兴化,中外作家以艺通心,共同开启文学的频道

2023南京国际文学家驻地计划定于11月30日结束。满怀着期待而来,满载着收获离开。从南京到兴化,或其他城市,一条条“心路”交错、汇通,把不同肤色背后的心灵,轻轻地联结在了一起。

回到顶部